学校动态

【师者如光】王正汹:“聚”学子之力,“变”未来之才

作者:许桐 发布日期:2024-10-22 浏览次数: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指出,新征程上,希望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的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一个时期以来,大工新闻网以【师者如光】专题为依托,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陆续推出大工优秀教师至诚报国担使命、培根铸魂育英才的奋斗故事,激励鼓舞广大教师潜心育人、服务国家战略,争做“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今天,让我们走近物理学院王正汹教授,一起来看他的奋斗事迹。

笔耕不辍育英才,科研路上勇攀登。物理学院王正汹教授,从事磁约束核聚变的大规模计算机模拟研究二十余年,带领团队自主开发了我国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规模三维程序,如MDC、PTC等,为我国EAST、HL-2A/3等聚变装置上相关实验现象提供理论解释,学术成果多次被核聚变权威期刊Nuclear Fusion评为Highlights。在物理学顶级期刊Phys. Rev. Lett.等发表论文100余篇。

英才云集,聚变研究创佳绩

在科技部重大专项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支持下,王正汹课题组着眼于国际前沿方向的研究与交流学习,以学科发展为使命,采用自主开发的以及国内外引进的大型模拟程序与实验相结合对托卡马克磁流体不稳定模式、磁流体与漂移波湍流相互作用、燃烧等离子体与集成建模、“人工智能技术”在磁约束核聚变中的应用等进行模拟研究。

“核聚变是未来人类社会理想的清洁能源,是被大家寄予厚望解决全人类能源危机的出路,但目前国内磁约束核聚变研究人才少之又少,是我国最突出的薄弱领域。你应该全力以赴将核聚变作为一生的科研追求。”十六年前,王正汹的博士生导师王晓钢教授对其说的这番话犹在耳畔,也正是这番话让他开始了追逐“人造太阳”的梦想。核聚变反应堆,又称“人造太阳”。从最初能够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研究,到担任其中的课题负责人,再到现在担任磁约束核聚变重大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王正汹在科研的求索路上始终奔跑、从未停歇。团队研究成果获得包括日内瓦发明奖、华为技术认定证书等多项荣誉,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为推动磁约束核聚变研究的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饮水思源,育才兴学广交流

王正汹受益于母校,更时刻想着为母校做些什么。“我能为学院的发展做些什么,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在思考如何从受益者成为反哺者。为了更好地提升团队学术水平,王正汹和学院联合发起成立了物理学院“青年科学家”发展联谊会。联谊会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每月举办一到两次集体活动,邀请长江学者、杰青等高端人才举办学术报告、座谈交流等活动。与此同时,他也鼓励研究生每年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拓展学术视野。

团队博士生范冬梅在2014年日本九州大学举行的第四届亚太核聚变能量输运会议上获得唯一“最佳墙报奖”,是该核聚变国际会议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博士生;博士生王玮荣获2016年度日本物理学会优秀发表赏(奖),成为该奖项近三年内唯一获奖的中国研究生;博士生王辉辉担任第一完成人,硕士生叶程作为主要完成人取得的“率先阐明多物理量条件下误差场锁模定标的物理规律”成果,作为国家大科学装置“人造太阳”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合肥等离子体所)的重要成果之一,入选了2021年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类”重大成果目录;博士生刘嘉言获得第六届亚太等离子体物理会议(AAPPS-DPP)优秀海报奖、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单项奖励、上银菁英奖学金;博士生姜帅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单项奖励。

教学相长,全面育人践初心

“我与学生之间不同看法的碰撞,常常会擦出激烈的火花,点亮未来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往往来自于不同想法的冲突与解决!”王正汹常常以此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尝试,为他们拥有的新视角和新思维感到高兴,带领学生为科研领域注入活力与生机。

在王正汹教授的科研育人之路上,他坚持全面培养新格局,秉持科研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理念,经常与学生谈心谈话,既做学生科研的引路人,又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年轻化、活力化、高标准是其团队的真实写照。在数十年如一日的教学生涯中,王正汹教授立志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青年人才,为实现科技强国注入力量!


来源:来源:研究生院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br /> 编辑:王


上一条:【科技日报】为我国高土石坝工程抗震研究“开疆拓土”——追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工结构工程专家孔宪京

下一条:第二届ACS智能材料与化工国际会议在连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