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立德树人使命,聚焦“五育并举”目标,着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149”工作体系,全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助力一流大学建设。
坚持思想引领,强化理论武装,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主心骨”
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编印发放《习近平寄语新时代青年摘编》学习指导手册,开通公众号“好好学习”专栏,构建立体“五学”体系,100%覆盖宣讲创新理论;持续开展云端接力学习,举办“感悟百年奋斗,赓续红色血脉”等主题党日与党支部日记接力活动,形成高质量日记和学习体会200余篇;深入学生社区搭建“一楼一品”党史学习教育平台,举办“薪火”全景媒体讲演会暨主题思政课,打造互动式浸润式学习教育模式,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推介;创新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示范党支部,协同做好本科生党员教育和支部建设,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学生成长。
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依托“薪火·楷模”选育平台,评选、表彰、培树优秀学生典型,2017年以来我校学生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1人、入围奖2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人、提名奖2人,获辽宁省大学生年度人物4人;搭建“薪火·担当”培育平台,组建“奋斗者的足迹”优秀大学生报告团开展事迹宣讲,累计发动120余人参军入伍;建设“薪火·阵地”教育平台,持续推进红色基因进社区、进活动、进网络,在学生社区建立主题教育驿站50余个。
积极构建学生日常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矩阵。面向新生开展“梦想启航”入学教育,激励新生立志奋斗;面向毕业生开展“饮水思源·爱校报国”主题教育,凝聚毕业生爱校报国情怀;抓好校庆日、劳动节等节点契机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成长导航公开课等品牌活动,强化学生理想信念塑造。我校新生入学教育在教育部网站首页获全文推介,毕业教育获评教育部高校辅导员精品项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坚持夯实基础,强化规范管理,守好校园安全稳定“主阵地”
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学生日常管理。科学研判形势,严谨编制方案,累计安全完成全校2.5万余名本科生6轮返校复学、2轮新生报到、100余轮核酸检测;关键节点组织辅导员24小时值班值守,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50余起;开展654场“抗疫中思考、战疫中成长”主题大讨论,征集疫情防控提案近300条,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组织800余场主题“云班会”、294场“心手相牵·共克时艰”级队会,全覆盖开展“勤思考、备小考、赢大考”主题教育活动,确保疫情下思政教育不断线。
持续推进“春雨计划”专项行动。加强辅导员谈心谈话规范和质量建设,辅导员年均开展谈心谈话1.5万余人次,总时长近万小时,实现学生全覆盖;持续开展辅导员、班主任家访,累计走访学生家庭4000余户,足迹遍及28个省、市、自治区,促进家校协同育人;实行“重点关注学生”分析研判与预警处理制度,建立“追踪-帮扶-改进”工作模式,逐一建档关注,实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构建多位一体的学生行为养成体系。开展“安全规范教育活动月”和“校园文明建设活动月”,提升学生安全规范意识,引导学生养成文明习惯;以“抓好一门课程、巩固一个阵地、搭建一个平台”为基本内容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开设《社区实践与劳动教育》必修课,以宿舍为主阵地深入实施“千寝万人创和谐”专项行动计划,创新开展“爱家爱校爱劳动·共建共治共分享”主题劳动教育,组织学生深度参与学校治理,激发学生劳动热情。
坚持需求导向,强化精细服务,谱好学生健康成长发展“主旋律”
实施“365”模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每年举办“健心大讲堂”、“5·25”心理健康节、“10·10”心理文化月等,实现心理知识教育全覆盖;打造“面对面+网络+电话”专业咨询服务体系,解决学生心理困扰;每年进行全覆盖新生心理普查和定期动态排查3.3万人次;完善“学校-部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机制,畅通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对高风险心理问题学生“五帮一”帮扶,成功处理心理危机事件200余起;全力加强疫情下学生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累计开展2.7万人次心理隐患排查,组织38场心理健康讲座、28场减压团体辅导、24期“心”智慧慕课,开通73间云端心理咨询室和“倾听树洞”心理疏导平台,累计值班5000余小时,接待个体咨询677人次,心理约谈访谈4358人,危机干预83人。我校心理育人工作获评教育部首批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构建“331”体系提升资助工作精准度和实效性。健全“奖、贷、勤、助、补、偿、保、免”资助育人工作架构,2017年以来累计发放奖励补助资金4.7亿元,资助学生17万余人次,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开设“励志成才·筑梦未来”勤工助学岗前培训,通过6大类30学时系统化教学培训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每年举办“助学、筑梦、铸人”资助育人总结表彰大会,选树、宣传自立自强标兵等励志榜样;建立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国际化交流资助机制,累计资助200余人走出国门、开拓视野;着力强化疫情下资助育人,开设临时关爱补贴申请绿色通道,开通24小时资助热线,增设校园管理勤工助学和志愿服务岗位14类1260个,1582人次学生以勤工助学方式参与疫情期间校园管理运行,激发学生自立自治,提升资助育人实效。我校资助育人工作获评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着力提高学业指导咨询与服务水平。聚焦学业关键节点,开展“阅·享”共读会、“晒笔记·亮学风”评选等品牌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困惑,找准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动力;实行优良学风班立项制度,定期组织建设评审与表彰,以评促建;策划开展DUT赋能未来计划“成长有约”系列分享会,邀请校内外专家和学生标兵就求职择业、国际交流、学业发展等主题为学生答疑解惑。
坚持与时俱进,强化提质增效,把准思政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提升“主基调”
重点加强“网络+思政”建设。积极培树网络思政品牌,持续加强学生系统网络创作能力。学生工作微信平台年均发布推送300余篇,关注人数超4.1万人,“大工辅导员说”系列微作品全网累计阅读播放量超60万,多篇被市级以上平台转载;建设“雨霁星海”网络文化工作室,开展校园网络舆情监督,全年搜集分析研判信息7000余条;加强学工系统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系统需求验证和开发,以“大数据”手段辅助精准思政。
完善构建大学生思想行为研判矩阵。建立“新生期望+毕业生满意度+家长观念”全周期、广覆盖调查监测体系。年均调查学生1.35万人次,连年撰写《大学生年度发展报告》、《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报告》、《新生期望调查报告》、《大学生学业情况分析报告》等,以定量定性相结合方式监测、研判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和发展现状,为持续优化日常思政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坚持汇聚合力,强化能力提升,建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力军”
全面加强本科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打造“厚德、包容、大气、谦和”的团队文化,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建立辅导员每周集体学习制度,以专家讲座、工作研讨等多种形式强化学习效果;积极选派辅导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增强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组织开展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基金课题(思想政治教育专项),提升辅导员理论水平,2017年以来我校辅导员获批国家社科基金等市级以上研究课题11项,6篇论文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封校”期间,辅导员全员坚守一线,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心战“疫”,组建“爱心服务队”、“爱心摆渡车队”服务关爱学生,相关工作被央视等权威媒体报道。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我校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1人、入围奖2人,辽宁省辅导员年度人物5人,大连市优秀辅导员2人,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获奖4人,连续3年获辽宁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团体一等奖。
创新体制机制增进协同育人。大力推进思政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选聘—培训-管理-考核-表彰”完整工作制度,累计选聘思政班主任1100余人次,本科生班级覆盖率超72%,开创国内高校“双班主任”制度先河,工作成果获教育部网站、光明网等媒体推介;推动辅导员100%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班讨论,选拔培养优秀辅导员担任军事理论等课程兼职教师,切实促进思政合力提升。
紧扣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大连理工大学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力开启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加速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源源不断的输送爱党爱国、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工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