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动态

孔宪京院士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发布日期:2024-09-14 浏览次数: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工结构工程专家、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孔宪京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9月10日21时4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72岁。9月14日9时,孔宪京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举行。

秋风萧瑟,草木含悲。14日上午,龙华殡仪馆大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孔宪京院士的遗像悬挂于大厅上方,巨幅挽幛“学为大师 作育水利英才教泽永在;声名传世 业著高坝抗震德望长辉”垂立两侧,正是孔宪京院士一生光辉的写照。孔宪京院士静静安息于鲜花翠柏中,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沉痛悼念孔宪京院士”“孔宪京先生千古”的横幅挽联,无声诉说着全校师生、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对先生的不舍和追思。

孔宪京院士逝世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丁薛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干杰,以及李岚清、吴官正、刘鹤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分别致电表示哀悼,向家属表示慰问;怀进鹏、李晓红、郝鹏、李乐成、周波、申长雨、朱程清、熊茂平、陈绍旺、王启尧、宫福清、于学祥、贺旻、包信和、方守恩、郑庆华等领导同志也以不同方式向孔宪京院士的逝世表示哀悼,并向家属表示慰问。

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水利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政协、辽宁省委组织部、辽宁省委教育工委、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科协、江苏省科协、江苏省科协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大连市人民政府、大连市政协、大连市委组织部、大连市委教育工委、大连市教育局、大连市科技局、大连市科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00余所海内外高校及有关学院,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地震工程学报》编辑部;上海长海医院等有关单位通过敬献花圈、发来唁电等方式进行悼念。

发来唁电或敬献花圈的还有:两院院士代表;大连理工大学党委、行政,党政领导、离任老领导、两院院士,全体师生、各地校友会及孔宪京院士的家人、生前友好、学生等。

告别仪式现场,两院院士张建云、缪昌文、聂建国、胡春宏、郝洪、朱合华、杜修力、张宗亮、胡亚安、唐洪武、周创兵、刘汉龙、李清泉、彭孝军,及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程亮院士;辽宁省政协市县政协联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马辉,辽宁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王玉辉,大连市政府驻沪办主任刘龙邦,大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任洪成,大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杨怀军;华东理工大学原校长、党委原副书记曲景平,河海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李俊杰,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副校长方秦;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席浩,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原副理事长贾金生,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原院长陈生水,三峡集团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蔡玮良,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总工宗敦峰,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春生,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名誉副理事长龚和平,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毅,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王富强,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崔玉柱,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杜运领,三峡集团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陈宗清、首席专业师陆忠民;上海长海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万小健,原武警部队吉林省森林总队战友代表金铁炎;大连理工大学校领导项昌乐、贾振元、朱方伟、张弛,离任领导宋永臣、朱泓,及相关部处、学院负责同志,教师代表、学生代表、校友代表,家乡代表等各界人士以及孔宪京院士的亲属和生前友好、学生等怀着沉痛的心情,前来为孔宪京院士送行。

校党委书记项昌乐介绍孔宪京院士生平。校长贾振元主持告别仪式。哀乐声中,大家怀着沉痛的心情肃立默哀,向孔宪京院士遗体鞠躬致敬、献花送别。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孔兄对我当时主持的《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科技学术期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至今依旧难以忘怀。兄长孔宪京先生千古!”“当时在学校时教研室在2楼,孔老师办公室也在2楼,偶尔还能碰到孔老师。突然看到这个消息,真是无比震惊,难以置信。孔老师一路走好!”“最近一直在看孔院士团队的论文,向土石坝泰斗级专家致敬!缅怀!”“孔老师治学严谨,为人宽厚,提携后学,永远怀念孔老师!”……孔宪京院士逝世的讣告发布后,广大师生校友及学界同仁纷纷留言缅怀悼念。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孔宪京院士的杰出贡献和高尚风范,将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勇毅前行!

孔宪京院士生平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工结构工程专家、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孔宪京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9月10日21时4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72岁。

孔宪京教授祖籍山东省济宁市,1952年1月4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69年4月在吉林省安图县插队劳动,1970年8月参军入伍,1977年3月退出现役。1980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水利系水利工程建筑专业,并于1983年、1990年获大连理工大学水工结构工程硕士学位、博士学位。1983年留校工作。1984年-1992年期间先后三次获日本学术振兴会、日本东京大学奖励基金会全额资助,受聘为客座研究员、博士研究员。1990年、1992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1996年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997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荣誉称号,1998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担任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党委常务副书记,教育部科技委能源与土木建筑水利学部副主任、中国大坝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和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以感恩心做人,以责任心做事,为我国工程科技创新发展做贡献”,行如其言,孔宪京教授毕生致力于高土石坝和核电厂工程的抗震研究与工程实践,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是我国高土石坝和核电厂工程抗震研究领域的重要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为中国水利工程学科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跻身世界领先水平作出了卓越贡献。

面对我国西部水电能源基地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从80年代起,孔宪京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土石坝振动台试验方法研究,揭示了坝顶区浅层滑动和面板断裂的面板坝地震破坏模式,提出了坝坡护面结构抗震措施,为强震区面板坝推广应用提供了设计依据;建立了筑坝材料弹塑性本构模型和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成功重现了汶川地震中紫坪铺大坝的震害现象,大幅提升了高面板坝地震破坏分析的技术水平。

面对土石坝等土工构筑物抗震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技术“瓶颈”,1999年,孔宪京教授主持研制国内第一台水下振动台,解决了水-结构-地基相互作用抗震试验模拟难题;研制了世界最大的超大型三轴仪,克服了筑坝材料力学特性的缩尺效应,变形预测精度提高20%以上。90年代以来,他顶住国外软件的巨大冲击,主持研发了土石坝静动力分析软件系统,持续30年建成了自主可控的高性能数值仿真平台,已成功应用于80余项水电和核电工程的抗震安全评价,极大降低了国外软件的“卡脖子”风险。

面对我国核电建设初期海域工程抗震安全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缺失的困境,孔宪京教授揭示了复杂地基条件下构筑物的地震破坏模式和动力特性规律,创建了我国核电厂海域工程构筑物第一套抗震安全性评价体系,成果纳入核电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为我国核电工程的自主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孔宪京教授坚信“学问源于探索、成功来自勤奋”,40余年深耕于土石坝和核电厂海域工程抗震领域,科学考察的足迹印记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大坝电站、新疆边陲的大河之畔、青藏高原的大山之间。他既潜心于理论创新又专注于重大工程问题解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性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纵向课题2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1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280余篇。

孔宪京教授为人谦和、学养深厚、因材施教、诲人不倦,是立德树人的“大先生”,深受后辈和学生拥戴。他既严格要求又关爱有加,既鼓励独创又精心指导,先后培养了80余名优秀硕士、博士研究生,将毕生所学和创新成果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莘莘学子和年轻科研人员。

孔宪京教授在担任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期间,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动产业转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推动实施了系列创新举措,为学校建设、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孔宪京教授的一生是为党的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是倾心从教、严谨治学、精于管理、勤于实践的一生,他为人师表、品德高尚、淡泊名利、无私敬业,将全部心血奉献给了我国水利人才培养事业和水利土木能源工程建设事业,为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

孔宪京教授的逝世是我国教育界、科技界、水利界的重大损失,是大连理工大学的重大损失!我们沉痛哀悼并深切缅怀孔宪京教授!

孔宪京教授永垂不朽!




上一条:【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下一条: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议